本期复盘案例是DHL快递中国区提报作品“ DHL快递第四届进博会传播项目 ”,该项目斩获2022金旗奖企业公关传播金奖。DHL快递中国区企业传播总监兰嘉接受专访,就项目的市场洞察、核心策略、创意展现形式、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品牌未来规划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DHL快递第四届进博会传播项目》在此次金旗奖评选中获得金奖,能否和我们分享下,DHL快递参展进博会是基于怎样的市场洞察?参展进博会对DHL快递品牌价值都有哪些贡献?

兰嘉: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DHL快递连续多年参展进博会。2021年恰逢中外运敦豪(即DHL快递中国区)成立35周年。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企业,在过去三十多年间,DHL把握时代脉搏,与中国市场发展同频共振,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进博会是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务实举措和亮丽名片。我们通过这一大平台,看到中国不断开放的大市场和所带来的新机遇,并通过这一平台传递公司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不变,对中国市场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不变,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助力全球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决心不变。

几年来,我们的参展主题始终围绕绿色物流和深耕中国市场,展示了我们在持续加大在华投资,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建设,以及大力推动去碳化进程方面的举措和阶段性成果,并通过央级媒体等的广泛传播报道,给DHL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都带来了很大提升。

DHL快递此次参展第四届进博会的核心传播策略是什么?在展台设计和展品展示上都有哪些创新?在传播上又有哪些创意亮点?

兰嘉: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我们结合服务贸易展区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及“共享、共促、共生”的共同目标,重点介绍并展示了在推动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和阶段性成果。

其中一大亮点展品是Alice全电动货机模型。2021年8月,DHL快递从全球领先的电动飞机制造商Eviation处订购了12架Alice电动飞机,旨在建立并运营“零排放”机队,并建立一个由电力驱动的国际快递网络,向实现可持续航空发展迈出开创性一步。Alice电动飞机预计于2024年交付。另一亮点是一台处于试验阶段的四足机器人,将在DHL快递展台向观众派发纪念品。该机器人具有优良的运动性能和多地形适应性,应用前景广泛,包括可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中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等。

传播方面,本项目属于典型企业新闻事件的典型企业公关首发传播。由于“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大话题,因此,我们以央媒为主,将话题与国家层面的“双碳”战略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结合,并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传播让大话题更接地气,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元化内容,加强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除撰写以《DHL快递亮相第四届进博会,传递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为题的新闻稿主稿外,我们还专门以“DHL快递在华发展35年,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切入角度,撰写了《“双循环”下共享进博会机遇 DHL快递助推中国绿色物流新时代》深度稿件,体现DHL快递始终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一路同行。

另外,如此前所提到的,国际物流行业距离C端消费者比较远。我们专门制作了多个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在不同视频媒体平台的网页和客户端等,以及抖音平台推出,以更加直观、可视化的形式,传递DHL快递作为国际快递巨头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DHL快递此次参展第四届进博会,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评价该项目的成效?相关各方反馈如何?是否达到项目预期?

兰嘉:整体来看,我们依照“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圆满达成了既定的传播目标。从传播声量来看,DHL快递在11月4日至10日进博会期间共获得千余篇媒体报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频道、中新社和China Daily等央媒,新闻触达人群超过3亿。

在抖音平台,我们制作的两支分别关于DHL快递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和坚定在华发展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500万次播放,近6万次赞,超过2000条评论(几乎全部为正面评论),以及超过2400次分享,并成功引起了大众对于DHL快递购买的Alice全电动货机的兴趣和讨论。

本项目通过“横竖”两个维度的传播,获得了客户和主管部门的积极关注和评价,进一步提升了DHL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您认为DHL快递此次参展第四届进博会项目传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兰嘉:不同于大体量、高预算的行业,国际物流是典型的B2B行业,传播预算非常有限。因此,我们的传播要以内容为立身之本。本次传播,我们通过几万元的预算,获得了多家央媒的报道,传播体量达到了亿级人群触达,再次凸显了高质量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取得了“1+1>2”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将传播内容与行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传播点做了有效对接,进而得到了重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而实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的积极尝试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让大行业和“大话题”也能成为喜闻乐见的新闻。